課程內容
MAKER+課程引入了設計思維作為教學框架,結合創客課程的概念,讓學生以小組形式,體驗設計思維四部曲(於下章詳述),即先觀察周邊群體、特定人士及社區的需要及困難,並利用同感體驗激發同理心,思考回應其需要及困難的可能解決方案,再分析歸納,找出當中較可行的方案,落手將概念製成實物小發明,並將發明的原型向大眾及持分者分享,從中獲得意見,再改良設計。
學生在整個過程中,需要主動發掘問題、溝通及思考,同時要基於團隊成員各自的專長及興趣,以及平衡可行性、資源、人手等因素,作出不同的決策,逐步將意念化成小發明,期間會遇到不少困難、錯誤,甚至失敗而要重頭起步,但過程中所學到的技能和個人的成長,卻是課程推行的本義。
設計思維四部曲
團隊基於教學需要,將設計思維中的五大元素,即運用同理心(Empathise)、定義(Define)、發想(Ideate)、原型製作(Prototyping)及測試(Test)簡化成四個元素或步驟,分別為感受(Feel)、思考(Think)、實踐(Do)及試驗(Test),讓學生體驗設計思維的過程,並了解以人為本的重要性。
就此,團隊特意製作了兩套「設計思維初體驗」的教材套,供學界採用,讓老師可在平日的教學課堂中應用,嘗試讓學生簡單體驗設計思維的四個元素。如欲了解更多,請參閱網站的教材套專頁。